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


一下纯属个人胡扯

这个问题是语文老师抛给我们的。

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,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!复为慷慨羽声 ,士皆瞠目,发尽上指冠。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,终已不顾。

公元前227年,易水边这悲壮一幕,永远地被记录在历史的画轴上.。

图穷匕首现,荆轲刺秦王,被八创,后被郎中斩。

这样的结果,荆轲想过没有? 刺秦不成,反死在秦宫一群侍卫的刀枪之下,空留一世遗憾。

我猜他是想过的,孤身入虎穴,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全身而退,即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剑士,即使成功刺死了秦王,秦宫外的那些秦兵秦将也不会放任这样一个人活着走出咸阳宫的。

既然必死无疑,那荆轲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地,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,头也不回地去了咸阳呢?

因为当时情况危机。

秦将王翦破赵,虏赵王,尽收其地,进兵北略地,至燕南界。

公元前228年,秦军攻势汹汹,一口气打到了燕国的边界。

于是,燕太子丹急了。

他选择了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愚蠢的一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国家——找人行刺秦王。

这个不当的政治决策最终不仅没有守住燕国,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,搭上了一干人的性命,田光,樊淤期,荆轲,秦舞阳,刺杀任务的决策者太子丹,甚至还要算上后来击筑刺秦的高渐离。

既然这个方式不妥当,太子丹难道没有想过如果行刺不成功,燕国会灭亡得更快吗?

可能想过,也可能没有。当时太子丹的老师鞠武是不赞成行刺的,他曾规劝太子丹,希望姬丹可以慎重考虑,通过发展壮大燕国,慢慢解决问题。

可是遗憾的是太子丹不是个听话的学生,秦军快要攻过易水,太子丹还是选择了去刺杀秦王。这其中不仅是因为当时情况危机,还有一小部分,是太子丹的个人原因。

太子丹曾到秦国做人质,受过凌辱,后逃回燕国,所以他对秦君是有偏见,或者说是仇恨的。

但是个人的仇恨能和国家的存亡相提并论吗?

并不能,这个回答是肯定,那么为什么太子丹还是依然选择了行刺呢?

因为当时是战国。

春秋战国,百家争鸣,战火烧遍中原大地。

儒道法墨纵横阴阳……

春秋五霸战国七雄……

乱世之中没有人人奉行的规则法度,可是思想自由蓬勃,人对自身的认识更加深刻。

于是就有了侠义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,于是应运而生了刺客和侠士。

接着就有了专诸刺王僚,聂政刺侠累,豫让刺襄子。

这样的思想熏陶之下,在秦军越逼越近的情形下,太子丹最终还是选择了兵行险招——行刺。

行刺就需要刺客,这个时候,他遇到了荆轲。

荆轲是谁?

荆轲,姜姓,庆氏,战国时卫国朝歌人。

喜读书射箭,为人慷慨侠义,游离各国 ,结识了不少王公贵族。

后到燕国,混于酒徒之中,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舞,两人时笑时哭,似旁若无人。

这个在街上唱歌跳舞撒酒疯的人就是荆轲。

为什么会时哭时笑,原因我们不得而知,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被人重用而愤懑,也可能是因为乱世而悲哀,或许是为了他自己,又或许是为了天下人。

这个有点落寞有点寂寥的荆轲不久就结束了在街头胡闹的日子,遇到了他的伯乐。

这个伯乐是太子丹。

太子丹将荆轲奉为上卿,对他礼遇有加,天天去问候荆轲,为他置办奇珍异宝,美女佳肴,基本上是有求必应。

于是荆轲答应了去刺秦王。

他当时究竟是以何种心态许下这样的承诺的,漫过两千年的长河,透过历史纷乱的硝烟,我们只能窥见荆轲在易水边决绝悲壮的背影,那张模糊而坚毅的脸孔始终没有再转回来。

他就这样将自己抛入了奔腾而去的,无法挽回的一场浩劫里,是他的赞歌,也是奴隶社会的挽歌。

可能是侠士所奉行的自由侠义让他义无反顾,可能是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让他“士为知己者死” 还可能,荆轲和我们想象中是一个样子 ,为了平息战乱,为了反抗暴秦,为了天下苍生。

又或许,他只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,拿着一把短刀,带着不齿的政治目的去行刺封建社会的一统者。

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原因,不管他这样做是否深思熟虑过,结果成功与否,在易水诀别的那一刻起,这个高大男人的勇敢和无畏,就注定了他的名字要载入泱泱中华的史策,在历史的画轴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!

问荆轲为什么会刺秦王?

不如去问,为什么我们要学荆轲刺秦王?

在荆轲身上,我们看到的,是为理想主义而献身的精神,是一腔热血和令人振奋的勇气,是属于中华名族的英雄主义!

荆轲为什么会刺秦王——














2016-09-24 3
 
评论
热度(3)
© 陆柒|Powered by LOFTER